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吳哥之美 - 5(大吳哥城南門)

12月的柬埔寨 , 中午的時候氣溫仍高達30度以上 , 所以導遊會安排中午回城區午餐並略作休息 , 約下午2點以後再去探訪古蹟 .

天下午14:50進大吳哥王城 , 這座大吳哥城是在吳哥王朝最盛的時期由加亞華曼七世(1181 - 1219)所建 , 吳哥城有五座城門 , 城牆外被長達12公里的護城河所圍繞 , 城內建有多座寺廟與皇宮 , 神住的寺廟由岩石所建 , 至今仍留下宏偉的建築 , 人住的皇宮由木頭所建 , 於十五世紀被暹邏人攻入城內後遷都金邊 , 大吳哥就變成ㄧ座荒城 , 蘶麗堂皇的皇宮就腐朽終至不見蹤影 .

們進出的是南城門 , 這也是ㄧ般遊客進入大吳哥的城門 , 遠遠的就可看到橫跨護城河的橋樑通道底端聳立著ㄧ座宏偉的城門 , 城門高達20公尺 , 城門上雕著巨大的微笑四面佛 . 城門雖高卻不大 , 僅容小車通過 , 古時柬埔寨的交通工具是大象 , 城門剛可容兩隻大象擦身而過 , 我想吳哥城門之所以蓋的又高又尖又窄 , 主要是當時吳哥王朝仍沒有建造拱門的建築技術 .











































立在大吳哥南城門上巨大的微笑四面佛 , 這是加雅華曼七世遺世的代表作 , 據說這是以他的面目所雕 .




















城門側雕飾著巨大的大象 .


























通往城門的通道兩側 , 各有54尊以拉拔七頭蛇相連結不同面貌的雕像 , 左側的是佛陀雕像 , 代表的是善 .




































側的是阿修羅雕像 , 代表的是惡 . 兩邊的雕像有的看來面目猶新 , 那是經過修整的痕跡 .






































經嚴重優氧化的護城河 .




















內的大道 , 路右側停的ㄧ排車 , 是由中國湖北省政府捐贈的環保電瓶車 .





















陽斜照下的南城門 .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吳哥之美 - 4 ( 達松將軍廟 )

哥行的第四站是達松將軍廟 , 這是加亞華曼七世為紀念替他南征北討的愛將達松將軍而建 , 隱密的砌立於叢林中 , 規模雖不是很大 , 石雕也較少 , 卻另有ㄧ種莊嚴磅礡的氣勢 .
走到叢林中的城門口 , 即可看到坐落在小城門上的微笑四面佛 , 這是標準的加亞華曼七世的代表作 , ㄧ看就知是與吳哥王城同時期的作品 , 加亞華曼七世在位期間(1181-1219)除蓋了偉大的吳哥王城外 , 還在他處蓋了不少的宮殿寺廟 , 實在很難想像其規模之複雜龐大 .

松將軍廟有宮殿 , 外圍有城牆 , 只是規模都縮小了 , 也沒有護城河 .






































面佛面對城內的ㄧ面笑臉已被老樹的樹根攀覆蓋住 .





















起同時期的其他建築 , 達松將軍廟的規模要小了一點 , 石雕也少 , 但門柱上仍可見其精雕細琢 .















































拙莊嚴 , 氣勢磅礡的宮殿 .



























殿內佈置有吳哥遺址常見的波羅門教文物「優尼」, 只是直立的「林伽」已不見 .



















殿內的雕像 , 可見其不同的髮飾 .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金門賞鳥行

甥女是台北蝶會的前行政組長 , 有時會幫忙辦些賞蝶或賞鳥的活動 , 去年11月時來電問我們 , 說今年1月21-23日陳王時老師幫社大學生辦了一個金門賞鳥行 , 問我們要不要參加 , 這次活動參加對象主要是初學者 , 我大姐是鳥會資深解說員 , 她也說我們參加的話她就陪我們去一趟 , 所以我跟我太太兩人就報名參加了 .

當兵時是在馬祖外島南竿 , 老早就想到金門去走走 , 這次託陳王時老師的福終於成行 . 或許有人覺得專程到金門賞鳥很奇怪 , 但據司機兼導遊的洪老大(小金門人)說跟我們同時在金門的台灣賞鳥團體就有五個團 , 可見台灣賞鳥風氣之盛 .

們這個團是由陳王時與許長生兩位老師領隊兼解說 , 另有四位較資深鳥人 , 都備有單筒望眼鏡 , 我們則是帶著雙筒望眼鏡、野鳥圖鑑及筆記本跟著跑 , 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沒有ㄧ分鐘的冷場 , 21日上午9點一出金門機場 , 即上車到瓊林水庫賞鳥 , 因有些人是第一次賞鳥 , 陳王時老師還先敎授雙筒望眼鏡的使用方法及如何觀賞分辨鳥類的入門技巧 , 在資深鳥人的帶領下 , 到中午吃飯前已找到約30種的鳥種 .
在浯江溪口賞鳥的鳥人















第二天在陵水湖還發現四隻黑面琵鷺
















午的ㄧ個重頭戲是到慈湖觀賞鸕鶿歸巢 , 約下午 4 點鐘到達慈湖的ㄧ個岸邊 , 鸕鶿已分批陸續飛回慈湖邊的ㄧ個木麻黃林 , 小隊的有十幾隻 , 大群的則多達 4-5百隻 , 大都在到達慈湖上空時整隊成一字縱隊或成人字隊形再低空掠過慈湖 , 其場景之壯觀非在現場是無法感受的 , 大家頂著 8度 C的強勁海風 , 到了五點半天色已暗 , 大家仍有欲罷不能之感 , 估計在慈湖歸巢的鳥群在五千隻以上 . 鸕鶿是金門最大群的冬候鳥 , 觀賞鸕鶿歸巢是冬季賞鳥的必備節目 .

大群的鸕鶿飛抵慈湖上空













鸕鶿呈一字縱隊抵空掠過慈湖













鶿停棲在(白樹林)上 , 太多的鸕鶿糞便把木麻黃染成白樹林 , 要等到下個雨季來時才有辦法沖洗回原來面目 .


































們在大小金門各地來回奔波 , 隨處可見的其實不是某ㄧ種鳥類 , 而是金門的古厝 , 富有閩南風格的的古厝實在典雅美觀 , 可惜我們這團不是做文化之旅 , 到第三天下午登機前仍趕去看在台灣看不到的太陽鳥 , 雖然太陽鳥真的艷麗誘人 , 仍感到有ㄧ絲的抱憾 .
金門隨處可見的古厝



























論是冬季或夏季賞鳥 , 在金門都一定看的到具代表性的鳥種是戴勝 , 據許長生老師解釋戴勝古冊早有記載 , 是頭上戴有羽飾之意 , 所以戴勝就是頭上戴有漂亮羽飾的鳥 , 戴勝是金門普遍性的留鳥 , 但我們這次僅在小金門發現一隻 , 差一點抱憾而歸 .

















們三天的賞鳥行 , 陳王時老師不給我們絲毫的空檔 , 第一天吃完晚餐 , 即由導遊洪老大帶去參觀古蹟 ( 因白天沒時間) , 到晚上九點半才住進旅社休息 , 第二天晚上安排的是觀星 , 許長生老師不但是資深鳥人 , 也是資深的觀星老師 , 可惜金門天空不作美 , 改在室內觀賞陳王時老師拍的鳥類圖片 , 他拍了四萬張的照片準備灌爆我們的腦袋 . 總結來說三天的金門賞鳥行收穫相當豐碩 , 我們總共找到91種鳥種 , 難得的是一些台灣較不易看到的像冠鸊鵜 , 羅文鴨、絲光(木京)鳥 , 黑鶇、戴勝、白胸翡翠、攀雀、灰叢鴝與太陽鳥我們都看到了 , 其中攀雀與灰叢鴝是經由金門鳥友的通報才找到的迷鳥 , 而太陽鳥則是台灣看不到的 , 這對我們剛入門的鳥友來說已是滿載而歸了 .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吳哥之美 - 3 (寶劍塔)

2010 /12/23 上午的第二站是寶劍塔(Preah Khan) , 柬埔寨語是「聖劍」之意 , 乃由武功最盛的加亞華曼七世(1181 - 1219年)所建 , 是為祭祀其父親並彰顯自己的彪炳戰功而建 .

劍塔是吳哥最大寺廟之ㄧ , 其建築規模幾乎與皇宮相似 , 外有城牆、護城河 , 內有宏偉的祭祀廟塔和華麗的廳堂與錯綜複雜的迴廊 , 最奇特的是有一座在吳哥遺址中唯一僅見的圓形柱子建築 , 台灣旅遊業稱之為藏經閣 .
過護城河的入口通道兩側 , 有與大吳哥城相似的塑像 , ㄧ邊是佛陀 , 另ㄧ邊是阿修羅 .














宏偉的城門






































華麗的門飾與精美的雕刻



















































































主殿中央不見聖劍 , 僅有浮屠石雕 .

























殿四週迴廊錯綜複雜 , 門門相接 , 導遊特別交待不要走迷路了 .


























殿中擺設不少典型的印度教文物 , 中央石柱是「林伽」, 有缺口的四方形是「優尼」, 分別象徵男女性生殖器 , 代表子子孫孫生生不息 .


















哥王朝原本信奉印度教(婆羅門教) , 加亞華曼七世改信佛教 , 所以殿中可以看到佛教與婆羅門教文物並列 , 殿中可見一斷頭的坐佛(吳哥遺址中只有佛像才會盤坐) .



















台灣稱之為藏經閣的獨特圓柱建築

















城門與城牆 , 城內處處可見堆積的崩塌石材 , 等待專家的修復 .











後再回到城門口 , 跟你道別的是吳哥處處可見特有的巨大樹木 .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吳哥之美 - 2 (涅盤宮)

個吳哥遺址散佈在約45平方公里的面積上 , 若沒有好好的編排路程 , 三天的遊覽其實看不了幾個景點 , 旅行社排了ㄧ份行程表 , 柬埔寨導遊以路程行車順暢為由更改了大部分的行程 , 我們的第一站是涅盤宮 .

盤宮是蓋在ㄧ座水庫中的寺廟 , 是因當地人稱這裡為 ( Neak Pean ) 音譯而來 , 其意是「纏繞的龍」, 由加亞華曼七世在十二世紀末所建 , 這座廟有一座大的正方形水池 , 四周則有四個略小的正方形水池 , 中央水池中有一座圓形小島 , 島上有石塔與寺廟 , 周圍有兩條七頭蛇圍繞 , 其尾部互相纏繞 , 這就是寺廟名稱的由來 .

進入涅盤宮須先越過殘存的水庫




















建在水池中央的石塔與寺廟



















池東側有一座石馬 , 石馬對面可見兩條七頭蛇的蛇頭 , 據考古學者推測 , 當時的人會在水池底種滿藥草 , 藥草在水中分解而成一座天然藥浴池 , 病患可在池中沐浴治病 , 所以這是一座兼具醫院功能的寺廟 .
















央水池四周各有一座小廟 , 經過千年的風雨腐蝕 , 仍可見其雕刻之精美 .























































































邊有經過戰亂摧殘的殘障人士組成的樂團 , 遊客可自由給賞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