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吳哥之美 - 15 ( 周薩神廟...)

過三天緊湊的吳哥遺址巡禮 , 又看過古墓奇兵拍攝地的塔普崙寺後 , 大家覺得都已餵飽精神糧食 , 再沒胃口消化其他類似的遺蹟了 , 但熱心的導遊卻希望我們提起精神 , 在天黑以前再走幾處地方 , 讓他完成導遊的使命 , 所以我們又看了幾處較偏僻的景點 .

凱歐寺(Takeo)由加亞華曼五世於十世紀左右所建 , 是希望對吳哥遺址建築方式有所了解的遊客不能不到的地方 , 三座廟塔建在五層的基座上 , 供奉的是三大天神的濕婆神 , 塔凱歐寺僅完成岩石搭建的粗胚 , 沒有細部的雕刻 , 推想可能是中央主塔遭到雷擊 , 疑為不祥之兆而停建 . 由塔凱歐寺的岩石雛形粗胚 , 就可了解當時吳哥寺廟建築是先堆後雕的修建方式 . 
在五層基座上氣勢雄偉的塔凱歐寺 .

















央主塔缺了ㄧ角 , 推測是遭受雷擊而停建 .

















經加工的岩石粗胚仍顯出其粗獷的氣勢 .























往中央主塔的階梯梯面窄而高陡 , 朝拜者需四腳着地爬行 , 導遊叮嚀不要勉強上去 , 仍有好奇的遊客爬上一探究竟 .





















薩神廟 , 約修建於十二世紀初 , 供奉的是印度教的(田比)思奴神 , 已遊覽的疲累的遊客在廟前觀望不前 .
















薩神廟遊客稀少 , 環境清幽 , 其實蠻適合慢慢觀賞的 .














薩神廟由中國古蹟專家負責修復 , 修補過的地方不加雕飾以玆區別 .
















蒂喀黛 , ㄧ般旅遊書籍很少介紹到這裡 , 然由其護城門上的四面佛像 , 可以推測應是十二世紀末加亞華曼七世時期所建 .















門上的微笑四面佛 . 此乃加亞華曼七世時期的標誌 .
















石通道兩側有七頭蛇扶欄 .














蒂喀黛不是熱門景點 , 幾乎不見其他遊客 , 但這裡的雕飾細膩精緻 , 很有可觀性 .

































班蒂喀黛對面就是皇家浴池 , 這裡可能是世上最大的浴池了 .

















瑪儂遺址 , 約建於十二世紀初 , 廟區不大 , 已經過專家修復 , 較新未加雕飾的岩石就是修補上去的 .
































拉凡寺又稱荳蔻寺 , 約建於十世紀初 , 是吳哥最早期的建築之ㄧ , 也是吳哥遺址中少見純紅磚結構的寺廟 , 五座廟塔一字排開 , 現僅存中間的ㄧ座 , 餘四座皆已坍塌 .















經千餘年風侵雨蝕 , 喀拉凡寺仍展現出紅磚結構的線條之美 .















牆外ㄧ角 , 可看出寺廟細緻的線條與精湛的浮雕 , 殿內還有更精緻的浮雕作品 , 可惜天色已暗 , 無法進ㄧ步欣賞了 , 步出喀拉凡寺 , 吳哥遺址三日遊也終於落幕 , 留下無限的思古懷念 .















愛的柬埔寨小女孩 , 許多台灣遊客會帶著鉛筆糖果等小禮物分送小孩 , 所以在遊覽區遊蕩的小孩見到東方遊客就會跟在一旁用不純的國語說「糖果、糖果」, 看到遊客要拍照時還會擺姿勢 .






















參考資料 : 蔣勳著「吳哥之美」; 朱錦忠著「微笑高棉 - 吳哥行腳」.

沒有留言: